愛爾蘭大聖人科隆邦(St.Colomban)

 

 

愛爾蘭大聖人科隆邦(St.Colomban)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六月十一日星期三上午,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接見來自世界各地的數萬名朝聖人士。在講話中他向他們介紹了生活在第六第七世紀之間的愛爾蘭大聖人科隆邦(St.Colomban)。教宗說這位聖人是個隱修士,也是一位傑出的傳教士和作家,他在西歐多個國家工作過,而且深深意識到整個歐洲有同樣的文化,是他在公元大約六百年的時候寫信給當時的教宗大額我略時,第一次使用“整個歐洲”這個字眼,所以聖科隆邦實在可以稱為歐洲性的聖人。

教宗?述說:科隆邦於公元五四三年左右生在愛爾蘭東南部的倫斯特(Leinster)省,由於自幼在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朝向文藝方面發展,並受到愛爾蘭北部克魯安-伊尼斯隱修院院長西內爾的引導。在那裡他開始深入研讀聖經。大約二十歲時,科隆邦進入愛爾蘭東北部的班戈隱修院修道,受到苦修生活的嚴格培育,也熱愛這樣的生活,因此一直度著祈禱、刻己和讀書的生活。班戈隱修院的生活和院長康加爾的榜樣深深影響到科隆邦對隱修生活的觀念。這個觀念隨後被他傳到歐洲各地。

教宗繼續說:大約五十歲時,科隆邦追隨愛爾蘭特有的苦修理想,為基督作苦行朝聖者,他和十二位同伴離開愛爾蘭,來到歐洲大陸從事傳教工作。當時的歐洲因為受到北部和東部民族的影響,所以許多地區又淪為異教信仰。約在公元五百九十年,科隆邦和他的同伴登陸法國西海岸布列塔尼,並受到法蘭克王的歡迎。他們向國王請求一塊荒蕪的地方作為立足之地,國王把羅馬帝國時代留下來的廢墟安納格雷古城堡送給他們。這些隱修士們很快就把它建成一個隱修的地方。對歐洲重新傳教的工作於是開始。由於這批隱修士們的刻苦和祈禱生活,所以很快地便吸引了遠近的人前來朝聖,更有許多青年請求加入他們的隱修和傳教行列。

由於人數漸多,科隆邦便在附近名叫呂克瑟伊的古城廢墟上又建立了一座隱修院。這裡因此成了向歐洲大陸傳揚具有愛爾蘭傳統特色的隱修生活和傳教工作的中心。不久之後,聖人又在不遠的名叫方丹的地方建立了第三座隱修院。聖科隆邦在呂克瑟伊隱修院生活了將近二十年,在這裡寫了隱修生活的規律。曾有一段時期,科隆邦的隱修生活規律比聖本篤的隱修會會規更普遍。由於聖人制定了一套懺悔課稅法,就是罪人懺悔必須按照罪過的輕重科稅。這套做法先是引起地區主教的懷疑,後來更形成了主教們與科隆邦之間的對立的藉口,因為科隆邦曾公開指責主教們生活不當。最後,聖人也和王室起糾紛,因為國王戴奧多裡科有奸情。公元六一零年,這位國王下令驅逐科隆邦和他的隱修士們離境,要他們返回愛爾蘭。不料船剛起錨不久便觸礁。掌舵的人以為這是天意,便把船駛回岸。這時,科隆邦不再回到呂克瑟伊,轉而沿著萊茵河逆流而上,抵達瑞士的蘇黎世湖畔的杜根,然後又前往科斯坦佐湖邊的布雷根茨稱,從那裡開始向日爾曼人傳播福音。

由於政治形勢不利於傳教,科隆邦?定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只留下一個名叫加倫的隱修是在瑞士,他的隱修地方後來建立了著名的聖加倫隱修院。今天瑞士的聖加倫城因此而得名。

來到意大利北部,聖人受到倫巴第王室的歡迎。但這裡的教會深深受到亞略異端的影響,與羅馬教宗不相往來。公元六一二年,倫巴第王贈送伯比奧的一塊土地給科隆邦,他便在這裡建立了一座新的隱修院,成了一個發揚基督信仰文化的重鎮。這座隱修院可以比美聖本篤在意大利中南部的蒙特卡西諾索建的隱修院。公元六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聖人在伯比奧隱修院謝世。


 

 

 

選自梵蒂岡電台